A 股
复权
用一个超级简单的“买了一块会变大的蛋糕”的例子来解释,假设你花了 10 元钱,买了一块蛋糕。有一天,蛋糕店老板为了感谢你,决定:送你半块蛋糕 (这叫“送股”),再给你 1 元现金 (这叫“派息”)。
现在,你手上有了 1.5 块蛋糕和 1 元现金。但市场上每块蛋糕的价格必须调整,调整后的价格为 (10元 - 1元) / 1.5块 ≈ 6元/块
。第二天开盘,蛋糕的价格直接从 10 元变成了 6 元。如果你只看价格,会吓一跳:“天哪,我亏了 40%!” 但实际上你没亏,因为你多了半块蛋糕和 1 元现金。
“复权”就是要消除这种因为送股、派息导致的价格突变,还原股票真实的价值走势。
- 不复权:每次送股派息图表上会有一个巨大的“向下跳空缺口”,能看到当天最真实的历史成交价。
- 前复权:以“今天”的价格为基准,把“过去”的价格按比例缩小。当前的价格,就是此时此刻的真实市价。也是最符合我们日常看盘习惯的。
- 后复权:以“刚上市”那天的价格为基准,把“未来”的价格按比例放大。现在的价格比真实市价要高,因为它包含了你历年累积收到的所有分红和送股。
2019-2021 牛市
典型的“喝酒吃药”牛市。头部酒企市盈率在 2021 年初达到 70-80 倍的历史高位。白酒行业具备高盈利、强现金流、抗周期等特征。2020 年疫情冲击下,白酒龙头业绩稳定性凸显,如贵州茅台、五粮液等全年涨幅均超 100%。
受新冠疫情影响,中证医疗指数 2020 年暴涨 85%,创新药、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领涨。
机构抱团“白酒、锂电池、医疗、光伏”等板块。如光伏板块的隆基股份全年累计涨幅 277.1%;锂电池板块的宁德时代全年涨幅 230.7%;免税行业的中国中免年度涨幅 220.1%;白酒行业的泸州老窖年度涨幅也高达了 165.8%。
A 股历史上一共经历了 4 次大抱团,下面罗列一下。
- 第一次抱团,2007 一季度至 2010 年一季度,抱团金融,持续 13 个季度。
- 第二次抱团,2009 三季度至 2012 年三季度,第一次消费抱团,持续 13 个季度。
- 第三次抱团,2013 年一季度至 2016 年一季度,抱团信息科技,持续 13 个季度。
- 第四次抱团,2016 一季度至当前,第二次消费抱团,已经持续了 13 个季度。
注册制改革加速推进,绩差股边缘化,资金向龙头公司集中。2020 年 Q4,市值 500 亿元以上蓝筹股平均涨幅超 10%,而 69% 的小市值股票下跌,“漂亮 100,悲惨 3000”格局形成。
2024 年
经历“双底”形态(2024/2/5 低点 2635 点、2024/9/18 低点 2689 点)。
9 月 24 日“一揽子金融新政”(降准降息、下调房贷利率、支持资本市场等)推动市场暴涨,10 月 8 日冲高至 3674 点后震荡回落。
2025 年
5 月 14 日,上证指数冲破 3400 点。7 月 11 日,上证指数冲破 3500 点,耗时 58 天。7 月 23 日,上证指数冲破 3600 点,耗时 12 天。8 月 14 日,上证指数冲破 3700 点,耗时 22 天。8 月 22 日,上证指数冲破 3800 点,耗时 8 天。
上证指数历史上只见过 3 次 3800 点,第一次是 2007 年大牛市,第二次是 2015 年大牛市,第三次就是今天了。
如果从 2022 年 11 月开始,银行股已经走了接近三年的牛市了。农业银行(前复权)从 2.30 涨到 7.31,股价翻三倍。
2022 年 10 月 25 日腾讯见底 184.083,目前 600 元,股价翻三倍。
港股创新药从 2024 年 4 月见底 0.748 到 2025 年 8 月 2.093,接近三倍。
本轮牛市由科技成长股(如消费电子、AI)和港股新消费龙头(泡泡玛特、蜜雪冰城)驱动,涨幅居前的 ETF 多聚焦这些领域。例如恒生消费 ETF(159699)年内涨幅超 27%,因其覆盖潮玩、茶饮等新消费标的。而传统消费龙头 ETF 仍以家电、食品饮料为主,对新兴消费渗透不足,错失结构性机会。当前市场风格从高股息红利资产转向成长股。消费龙头 ETF 被视为防御性资产,在风险偏好提升的牛市中缺乏吸引力。